【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】
走进安徽寿县小甸镇,一处园林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,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在苍松翠柏之间,这里便是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旧址、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。革命烈士曹渊便出生于这片红色的土地,他的半身纪念铜像及相关事迹展陈列于纪念园中。
“这里由曹渊之子曹云屏等筹资兴建。常有很多师生、党员干部来参观学习。”该纪念园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馆长韩志坚说,“弘扬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苦、出生入死、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,让参观者重温革命历史,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是我们纪念园的精髓所在。”
曹渊,寿县小甸镇曹家岗人,在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壮烈牺牲,年仅24岁。周恩来赞扬他“为谋国家之独立,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,这是非常光荣的”。叶挺称他是“模范的革命军人,且是我最好的同志”。他的一生虽然短暂,却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。
曹渊幼年时便深受其二哥曹少修革命思想影响,经常冒险为他传送讨伐袁世凯的信件。1920年,曹渊考入安徽芜湖工读学校。他虽然沉默寡言,但头脑冷静,每遇大事敢于挺身而出,言人所未敢言,为人所未敢为,深得同学们敬仰,并被推举为员工代表,参加芜湖员工联合会。曹渊组织了员工社团“铁血团”,倡导武装斗争,不惜牺牲生命,主张实干。因参加员工运动,他先后两次被所在的学校开除。此后他前往上海,在沪期间,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。
1924年,曹渊考入黄埔军校,成为黄埔一期学员,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来又加入周恩来等发起的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”,成为骨干力量。1924年11月,他从黄埔军校毕业,被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担任党代表,相继参加了一次、二次东征。1926年3月“中山舰事件”后,被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。北伐开始后,他率部参加了汀泗桥、贺胜桥等一系列著名战役,身先士卒,英勇机智,出色完成运送弹药、解围、攻城等任务,受到聂荣臻、叶挺等人的表扬和军部传令嘉奖。
1926年9月,北伐军攻打武昌,曹渊率一营为突击前锋,全营大部分官兵都提前写下遗书,誓死攻城。9月5日凌晨,曹渊率部冒着敌人的炮火竖起云梯,登城与敌军肉搏,敌众我寡,大部分壮烈牺牲。眼看登城无望,他写了一份报告给叶挺:“团长:天已拂晚,进城无望,职营伤亡将尽,现存十余人,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,如何处理,请指示。曹渊”,刚写到最后一个“渊”字,曹渊就被子弹击中,最后一笔失去控制,竖拖了三四寸长。
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将士。10月10日,武昌终被攻克。战后,曹渊与牺牲的官兵被合葬在武汉洪山。墓的前面立着一个碑坊,上面横额刻着“浩气长存”四个大字,墓碑上方横刻“精神不死”,墓碑中间是191位烈士的英名,其中第一个就是曹渊。
“向参观者讲解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,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。”纪念园解说员徐佳说,“革命精神薪火相传。我们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光大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。”
(本报见习记者 冀文亚)
(转自《光明日报》)